班輪公司無奈提高運價
2014-03-04 17:00:42 來源:上海航運交易所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據美國權威航運媒體“商業(yè)日報”(JOC)報道,3月3日,在由JOC主辦的第14屆泛太平洋海運會議(TPM)上,班輪公司高管集體表示,集裝箱航運市場運力持續(xù)高速增長,船公司既要覆蓋運營成本又要滿足客戶需求,無奈只能不斷提高運價以求保本盈利。
赫伯羅特(美國)主管Wolfgang Freese和中遠集運(美國)執(zhí)行副總裁Howard Finkel均預測稱,2014年泛太東行航線箱量增幅約為5%。Howard說:“雖然增速已從幾年前的兩位數滑落至個位數,但5%的增幅仍顯穩(wěn)定,因此未來供需逐漸趨于平衡是大概率。”
巴黎航運分析機構Alphaliner此前預計今年全球集裝箱運力增速高達7.6%,相較箱量預期增速快1/3還強。但目前,該機構下調運力增速至6.6%。Wolfgang就此分析,年初運力增速預期通常偏高,隨著市況變化,增速往往下行。參與海運會議小組討論環(huán)節(jié)的其他班輪公司高管也認為今年運力增速也將下降,此外,通過加速拆解老舊船舶、精心設計運力布局以及深化船舶共享協(xié)議合作等措施,航商在給需求匹配運力時越來越游刃有余。
馬士基航運(北美)總裁Michael White注意到,當前市場上20年以下船齡的老舊船舶正源源不斷被出售拆解。過去,集運行業(yè)被認為是成本固定行業(yè),但看看現在的運河通行費、燃油費和港口費之后,這個看似成本固定的行業(yè)正在變得成本難以控制。因此,面對供需基本面不佳,所有班輪公司都應該更加謹慎部署各自運力。
然而,目前班輪公司嚴控成本措施似乎已經黔驢技窮,此外還要疲于應對反復走低的運價,并為獲取良好的現金回報絞盡腦汁,過去十來年的平均現金回報率為1%。日本郵船(北美)總裁William Payne指出,“即使不能確切的說集運行業(yè)已經觸頂回落,但至少不可持續(xù)性特征已經顯露無疑。”
隨著泛太線年度長協(xié)談判即將展開,貨主們正想方設法利用當前的低迷運價來壓低談判中的合同運價,且極力抵制各類附加費。Howard說,目前眾多貨主成交的即期運價已經對整個集運業(yè)的航運服務造成了傷害。另外,貨主還要求班輪公司證明其運營符合綠色環(huán)保規(guī)則且堅持不接受任何相關附加費,而滿足環(huán)保規(guī)定的成本不菲。因此,從這一點看,未來運價不得不漲,因為附加費執(zhí)行不了,運價就該上調以覆蓋航商成本。
據了解,泛太平洋海運會議(TPM)是由美國商業(yè)日報(JOC)自1999年開始,每年3月份在美國長灘市舉辦的國際港航會議。在全球眾多航運業(yè)會議中,TPM是最具影響力之一,并與“國際海運年會”齊名的業(yè)界會議。2007年以來,深圳成功說服了JOC首次在美國以外的地區(qū)──深圳舉辦TPM亞洲會議。自此,該會每年舉辦兩次,上半年在長灘舉行,下半年會場設在深圳。